全国统一服务电话:400-639-6918;0311-85323530

新闻动态

公司新闻

抄好“大厂”作业:中小企业借鉴大型企业转型经验轻装上阵!

发布时间:2025-08-26
人阅读


引文:国家铆足劲儿推数字化,绝非跟风赶潮。是为了让大大小小的企业都能分一杯羹,是时代给所有老板的“升级船票”,主动登船,才能在数字经济浪潮里站稳脚跟、弯道超车,把小生意做成大格局!


当前,作为数字化转型的先行者和主力军,部分中大型企业其整体转型成效已然成为行业标杆,处于领跑区间。尽管企业规模和业务模式千差万别,这些实践所积累的经验与教训,无疑为正在探索转型之路的中小企业提供了极其宝贵的启示。



走一条“轻舟”航路

图片


中大型企业通常采用自动化设备与数字化软件的综合应用(软硬结合),无疑是工业升级与智能制造的具象体现。但这种“硬投入”对于资源禀赋有限的中小企业而言,不仅挤占了宝贵的运营现金流,更背离了数字化转型聚焦“生存韧性”与“敏捷响应”的核心诉求。


转型启示:中小企业数字化亟需更具成本效益、快速提升、并能切实放大其“船小好调头”优势的特色化路径。


解决方案:不妨先从一套软件系统入手,走一条“轻舟”航路,使企业在有限投入下快速验证价值、积累数据资产。实现常规业务的数字化管理,再逐步扩展数字化范围,这才是更具性价比和更实际的转型路线。


“少即是多、合胜于分”

图片


通过众多案例分析,中大型企业在数字化转型中普遍遭遇了“多系统、烟囱式”的建设模式。(以美的为例,2012年内部10个事业部各自为政,6套ERP系统数据割裂,每个系统供应商不同,为了实现数据互通,需要通过不同系统间开发数据接口的方式进行对接。)这就如同在技术迭代的断层上艰难架桥,耗费巨资打通异构系统间“数据”。这一痛点,不仅是大企业的“专利”,更是多数企业在无序扩张数字化版图时都可能坠入的“陷阱”。


转型启示:在数字化起步阶段“少即是多,合胜于分”。切勿盲目追随“堆砌系统”的路径,一套系统“轻装上阵”集成了众多系统功能,以WIMS为代表“一体化智能平台”提供了“架构先行”的范式,实现了“一次部署,多维赋能”的规模效应,极大降低了中小企业初始投入与长期运维的复杂度,完美匹配中小企业“小步快跑、按需扩展”的敏捷转型需求。


解决方案:数字化转型,不仅是技术应用,更是战略路径的精准选择与前瞻性架构的智慧布局。对中小企业而言,首选综合性软件产品,选择一体化平台,就是选择一条更经济、更稳健、更具可持续性的“数字进化”之路。


软件一买,数字化转型就能“一键完成”?


某中大型制造业老板起初转型想法:“花这么多钱,供应商就得负责把我的工厂管好。” 认为软件是万能的,买一套软件用上就可以了。老板只出席了启动会,后续全部交给IT经理去对接。结果系统运行半年后,基本被废弃,成为一个人人抱怨的“昂贵摆设”,数字化转型宣告失败。


在经历了第一次惨痛失败后,老板意识到问题所在。亲自挂帅,开启第二次数字化转型。他成立了数字化转型领导小组,亲任组长,每周召开项目推进会。数字化转型的本质是“转人”和“转业务”,最后才是“转技术”。技术只是工具和载体,软件不是万能的,如果思维、组织流程、管理模式不变,再好的工具也无用武之地。


转型启示:供应商是“教练和导航”。企业自身必须掌握方向盘,明确要去的目的地。供应商的作用是提供地图(行业最佳实践)、指导驾驶技术、并提醒前方路况(风险预警),但绝不能代替企业开车。


解决方案:启动数字化转型前,最需要投资的不是软件预算,而是老板全流程深度参与转型过程,提高管理层认知,组建一支真正懂业务、有话语权的内部核心团队并与软件供应商协同配合、共同努力,这才是决定转型成败的“第一颗纽扣”。


软件是工具,不能代替管理


 通过中大型企业在数字化转型中众多案例分析,我们可以想象一下,你家门口在修一条新的高速路(上软件系统)。修路期间,肯定要封掉原来的土路(传统模式),大家要绕行、堵车,很不方便(遇到阻力,短期阵痛)。交警(管理机制)必须在那里强硬地指挥交通,甚至设置路障,禁止你走老路。只有坚决地封掉旧路,虽然短期内大家骂声一片,但很快都会开上新路,享受其带来的畅通和高效(成功上线,实现价值)。


转型启示:软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软件是工具,不能代替管理。系统好比“雷达”和“仪表盘”,它告诉你哪里超速、哪里偏航,但“踩刹车”、“握紧方向盘”的始终是管理者。


解决方案:上软件是一场管理革命,必然会遇到抵抗。想成功,就不能只靠技术,要用新的管理制度来保驾护航,短期的强制推行虽然痛苦,但却是走向长期成功的捷径。只有同步改善管理模式,通过调整组织职责、优化绩效考核、重塑工作流程,最终才能让员工行为与软件同频共振!


须经时光窖藏,方得醇厚绵长


理性看待转型成效,数字化转型的价值往往呈“J曲线”特征——初期投入、价值显现滞后,隐形价值难以凸显,这需要时间验证。


例如某大型装备制造业企业,在转型初期投入很大(软件选型/组织变革/人才培养等等),而收益则需经历2-5年沉淀期。波士顿咨询研究显示,78%企业在前18个月出现效率下降,导致数字化转型短期价值判断失真。数字化转型的核心即数据驱动,而数据资产积累、组织敏捷性提升、数字文化培育等底层价值却难以即时货币化。这就如同培养免疫系统,往往其价值在危机应对时才会显现。


转型启示:视而不见者终将被时代抛弃,因看见而相信者能追随潮流,因相信而看见者将定义未来。


解决方案:首先,转型如果一把手不推,永远推不动。一把手想推,再大的困难也会解决。一口气突破了、顶住了,可能就是一片新天地。其次,转型不能急功近利,需要投入足够时间和精力才能逐步完成蜕变,不要因为短期看不到效果就放弃。最后,转型没有终止期,保持终身学习的态度和探索精神,须经时光窖藏,方得醇厚绵长。

数字化转型,恰似一艘破浪前行的巨轮。唯有锚定当下坐标,远眺未来航标,在持续校准与扬帆中砥砺奋进,终将激发出技术和工具对生产力的推动力,将操作者和管理者从重复低效中解放出来投入到更具价值的工作中。更多管理咨询,欢迎拨打热线电话400-6396-918或点击下方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