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技术变革加速、市场竞争加剧,当企业发现自己的脚步越来越沉重,市场反应变得迟钝,员工士气持续低迷,这时候就需要停下来认真思考:我们是否还走在正确的轨道上?公司的管理架构是否出现了问题?业务、流程、组织是否相互适配?.....
打败你的不一定是竞争对手,也可能是企业本身!好比建造大楼时图纸画歪了,后面每层都会偏移。修修补补显然已经无效,需要重新回到设计原点,站在顶层设计的高度重新梳理发展逻辑。

对此,企业需要重新进行系统规划。对人才架构、体系架构、利益架构等进行统筹考虑,最终找到新的增长曲线。
人才架构:越是要勒紧裤腰带的时候,企业就越要重视员工的能力投资。
当成本卡着脖子,利润贴着地皮飞,团队却还像一拳头打在棉花上!在一样的大环境下,谁能更好地释放人才价值,谁就有机会获得持续优势。当每个员工被激活成为自主经营体,企业就拥有了对抗不确定性的免疫系统。
如何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很多时候,员工不想干,往往不是因为缺乏目标,而是努力了不一定有回报;员工干不好,不是能力不足,而是干多干少都一样,谁都不想多迈出那一步。对此,要实现“按单核算、奖罚到人”将任务项与奖罚机制挂钩,员工时刻清楚自己的工作任务及衡量标准,并在完成时点实时兑现奖罚结果。这样,员工始终会觉得奋斗是在给自己奋斗,努力就会得到回报,最终形成正向闭环。
体系架构:“撒胡椒面”式地开展工作,缺乏递进式规划,处处掣肘。
方向:就像打仗要明确攻打哪个山头一样,只有确定了增长点,后续的工作才能围绕这个方向展开。
模式:确定了增长点后,企业需要一套有效的管理模式来攻下这个“山头”。
流程:确定了河流的走向,想要让业务真正顺畅运转,就必须用流程架构作为堤坝来引导,让活水在企业内部流动,这样才能形成持久的竞争力。
目标:模式建立起来后,企业需要将宏观目标拆解为具体的行动步骤,让每个人都知道自己需要承担的任务。
复制:优秀员工的经验往往是隐性的,企业需要把这些“感觉”变成可复制的流程。把经验拆解成具体步骤:第一步怎么做、第二步检查什么、遇到问题如何处理。就像教人做菜,不能只说“凭感觉放盐”,而要明确“加5克盐,翻炒30秒”。
利益架构:员工更加关注的是分配的公正性,而非总量的多少。
孔子在《论语·季氏》指出:不患寡而患不均。对于大众来说,相比于财富或资源的稀少,他们更担心这些资源分配得不均匀、不公平。因此,钱分好了,管理的一大半问题就解决了。
通过科学分钱,建立利润或增量收益的共享机制,将员工收益与企业经营成果深度绑定。谁来赚,分给谁:坚持多劳多得的分配理念,激励向奋斗者与绩优者倾斜,“给火车头加满油”;自由干活,公平分配:实现员工自我管理,通过确定责权利边界公平分配,让在岗者自己决策,花自己的钱办自己的事。
建造摩天大楼需要先构思好顶层设计,才能使文化特征明显、历史意义重大、各项功能完备的摩天大楼千年适用、万年不倒。对于图存图强的伟大企业也是一样,必须做好企业经营管理的顶层设计,扎牢根基,基定生存之本,撑开格局,引领长足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