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企业认为,生产管理就是“管人”和“理事”。其实,通俗来讲“管理就是确切地 知道你要别人干什么,并使他用最好的方法去干”,即管理“人”的行为、管理“物” 的状态、管理“事”的结果、管理“钱”的效率。 那么对于制造型企业来说: 如何理清生产的“四痛六理”呢?
1.生产管理“四痛”
在做好生产管理之前,我们需要了解制造业生产管理的痛点,只有正确认知企业存在的管理瓶颈和所处的位置,才有助于我们提出科学的改善方法。 作为管理者,一谈到生产,可能会想到很多生产过程中的问题:订单准交率不高、计划达成率不高、生产效率低、图纸等技术资料管理混乱、个别工单异常、在制品太多、生产周期长等一系列问题。作为企业老板,你甚至经常会对管理层、对下属大发雷霆,在制品多,但客户要的货却又做不出来,还有一大堆质量不合格的残次品摆在仓库里。 1 拿到订单后什么时间交付,无法实时了解产能,无法给出量化指标。 2 产品质量不稳定,无法挖掘质量问题源头,不能实现质量问题全程追溯。 3 生产中频繁插单,导致影响总进度和生产计划,及生产任务延期滞后。 4 生产出现异常却无法及时沟通解决,导致任务延期。
2.生产管理“六理”
把目标理“透” 目标管理的核心是“透”,而不是“多”。透则抓住重点,多则手忙脚乱。企业需要将生产任务分工序下达到各最小作业单位,根据生产任务总工期自动运算确定各序计划开工时间、计划完工时间,各工序物料消耗也直接分解到各工序最小作业单位管理,最小作业单位自己安排生产进度,自己进行物料消耗筹划,职责清晰,利益明确,处于生产一线的各工序的最小作业单位真正成为了各项生产计划任务的执行主体。当遇到中途插单,或者紧急任务时,车间计划人员可通过生产现场指挥平台,及时调整计划,并且直接下达到最小作业单位,大大提高了作业员工的自我管理能力以及企业目标化管理水平。 把计划理“清” 聚焦制造型企业生产车间,一线作业人员工作全凭感觉。例如员工预计今天能准时完工,但偏偏设备出了问题,又或是中途频繁插单,导致影响总进度和生产计划。 这正是企业没有“理清”生产计划。生产计划贯穿价值创造的全过程,从概念到投产的设计过程、从订货到送货的信息流通处理过程、从原材料到产成品的物质转换过程以及全生命周期的支持和服务过程,涉及每一个部门,每一名员工。 把质量理“高” 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产品出现质量问题,企业能否根据产品编码追溯这批产品的所有生产过程信息;能否立即查明它的供应商、操作机台、操作人员、经过的工序、生产时间日期和关键的工艺参数;查明问题根源后,能否对相关责任人进行扣罚,是否实时计入部门费用及在产品成本的增加,账务上是否能实现自动勾稽平衡;针对不良品,是否能自动对让步、返修、退货、报废、转待改制等处理方案进行判定,并根据不同的判定方案自动生成后续的闭环流程。 对此,企业需要建立起质量追溯体系。实现质量管理精准化、数字化的全过程闭环管理。真正做到检测排产、检测过程及检测结果判定的自动化。与此同时,借助信息化管理系统,建立起先进的质量标识码,一料一码,实现企业质量问题全程追溯。当产品或物料在客户那里出现质量问题时,质量工程师只需简单录入该产品或物料的质量标识码后,就可轻松判定造成质量问题的责任者。 把风险理“低” 深入分析生产各环节可能出现的风险,如设备故障、质量问题、人员变动等;建立完善的风险预警机制,及时察觉潜在风险;制定详细的风险应对预案,包括替代方案、资源调配等;加强设备维护保养,降低设备故障概率;强化人员培训,提高员工应对风险的能力;优化生产流程,减少流程中的不确定性因素;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和供应链状况,提前应对外部风险冲击;定期进行风险评估和回顾,不断改进风险管理措施。应该按照标准的要求,建立企业风险防范机制。 把生产流程理“顺” 流程一定要跟“权”和“责”结合起来,并与时间目标和绩效考核挂钩,这样才能提高流程效率。当企业缺乏明确的规章、制度、流程,就会造成企业管理混乱,产生极大浪费。想要有效解决,企业就需要建立起“数字化”管理制度,将企业的生产方式、组织架构、经营模式、分配形式、价值体系、管理理念等汇集于一个平台上,打通底层数据与顶层建设,优化各项管理制度指标。与此同时,还需要结合精准化的流程管理体系,让每一名员工都能实时知道该做什么,该怎么做,该何时做,该做到什么程度。 建立一个支持异常事件无障碍反馈机制和快速处理的信息化管理平台,为一线员工建立异常问题反馈的绿色通道,突破异常事件信息传递的瓶颈,同时对异常事件及时做出响应和快速制定出有效解决方案。例如生产现场出现突发事件或重大障碍时,一线作业人员就可以在系统内立即启动“异常停止”流程,其解决问题的责任,会按工作隶属关系自动逐级上升至各级主管,各级主管人员必须迅速赶到现场并在规定时间内妥善解决问题,否则自动提交直至企业最高领导。问题是否得到圆满解决,以生产现场作业能否恢复正常为标准,由一线员工结束。这样使得现场问题能够容易发现并快速有效解决。 把生产要素理“精” 我们把生产管理中的库存浪费称之为“闲置”。这些“闲置”使生产经营要素不能得到有效利用,造成了极大的闲置资源浪费。例如库存闲置,想要有效解决,企业需要实时了解各项计划资源情况及其平衡关系,协调整合企业内、外部各方面可利用资源,使企业全部资源达到高效配置和利用。 通过信息化管理系统,对所有计划任务资源量变动进行实时平衡运算,实时反映各项计划资源情况及其平衡关系。所有数据一次录入,全程共享,保证信息实时畅通,这样企业才能持续、高效、健康的运转。
对此,企业需要做到以下两点:一是要建立精准的计划管理体系,进行计划资源平衡运算,实时查看企业全部产品的资源平衡情况,随时掌握资源的需求量、库存量、缺口数量及计划周期等情况 。二是优化生产计划,要从月计划、周计划、天计划精准到每小时每分钟,并将计划分解至最小作业单位,物料计划也要随着生产计划走。